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二泉映月》以一声长叹开头,这是人类之叹,象初生婴儿的哭声,懂了事通了人情的人不能不叹,你要发展要完美就遇到坎坷,你不能不叹!这一声长叹是超人之叹,亦是常人之叹。为什么叹?下面的第一主题就演释一股泉水在幽暗、曲折、深邃、崎岖的山谷中呜咽地奔突,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一股在山谷奔突的泉水,曲折而艰难。如华彦钧这样的人生是奔突在秃山寒石荒漠中的流沙,连水的滋润都没有,每步都是苦难,都是挣扎,都是突围,都是把生命抻得很细很长欲断的程度,有时又压得很扁很小,挤压炸了没了的程度。但是,生命就是生命,他苦难而不屈服,历经磨难而更加坚韧,失败后更激起昂扬斗志,这才是生命的价值和华彩。而如贾宝玉似的生命,他也有烦闷、有苦烦,他的生命泉水如在苏州园林假山石中奔突的泉水,虽曲折变幻而凛冽润泽,有韵有声!《二泉映月》第一个主题是生命叹息后对生命的形象描绘:这样路途险阻的山路,这样奔流不息的水流,这样游刃有余坚韧耐磨的生命,正是在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忽平忽险忽坚忽柔的山谷中历练呀!华彦钧抓住了生命的真谛,先用音符形象地描绘他在苦难中的炼狱过程,这是对真生命的如实描摹,用音符描摹得如此逼真透彻每个人的心灵、骨髓、魂魄,确实前无古人。第二乐章是对生命的颂歌。这个颂歌用稍有变化的音符重复6次,反复咏叹歌吟,其意是生命如此艰辛、生命如此可爱、生命如此多变、生命因艰辛多变耐磨、而可爱可亲,生命于人只有一次,无论怎么艰辛苦难也让他发光焕彩,在咏叹歌吟的音节中时时跳跃着显示清风明月、流水飘花的美艳篇章,展示着大自然的华美,美丽的大自然既能抚慰受苦的心灵,又能激励人向上……。世间的音符在华彦钧手指下变幻出如此迷人的音色,《二泉映月》的音色是美丽动人至深的,她的微妙旋律能震撼、敲击每个人的心灵牵扯的每一丝神经拨弄出每个人的情之所钟,身之所感,心之所盼,神之所叹!那种娓婉、那种缠绵、那种沉郁、那种不弃不舍的追求、那种如泣如诉的哀怨、那种含着泪水的昂扬和笑脸,表现了华彦钧虽历经苦难折磨而对生活依然热恋的情感、叹息、倾诉、描绘苦难、惋叹生活、品味苦难、超跃苦难、热恋生活、希望生活、战胜生活、哀而不悲、怨而不怒,如在阴晴互变的天气中行在山阴道上,风光旖旎中有一种昂扬柔韧的高雅情调――这是我无数次欣赏《二泉映月》的感悟,短短七分钟,胜似观赏前人的《江山万里图》和《清明上河图》,那有形的图画感人至深,使我产生追忆古代的市井繁华的幽思,而这无形有韵的《二泉映月》竟无微不至地融入我的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使我对现实、历史、未来产生深爱的激情,对生活萌生哲理的思索和诗意的联想,音乐的力量不可抗拒。真是大音希声,短短七分钟超迈人类千古音坛名曲,如灵魂的惊雷、如心灵的闪电,以一种闻所未闻的至高、至圣、至纯、至美的天籁之音击中了小泽征尔那饱览世界名曲的对天籁有极强敏感的天才的心灵,使他不得不跪下去,这是五体投地的崇拜,这是心悦诚敬仰,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天才作品本不要炒作,她的一丝一缕、一字一行、一线一色都是击打人的灵魂的!我相信,贝多芬可以藐视身为高官的大诗人歌德的卑俗的人格,但不敢轻藐身着百纳衣瑟抖在无锡街头靠弹琴谋生的大天才华彦钧,华彦钧通过《二泉映月》已使自己高洁深邃,华美的灵魂飞跃天庭,与那些超跃时空的圣者为伍而俯视人间、悲悯人间,又倾情倾爱人间!
2006年10月6日
历史珍贵录音:二泉映月 [录音:1950年夏]
[分类] 天籁之音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