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无疑是师徒四人中武力最弱的一个,但这并不妨碍其在这个四人一马的小团伙中雄踞统治地位。他靠的什么?满怀慈悲心肠的佛性吗?显然不是,他倚仗的是非凡的权术!
唐僧善良淳朴忠厚老实?一个被大唐天子国家元首接见过并结为兄弟的中青年和尚靠的仅仅是善良淳朴忠厚老实?不要幼稚了,不要以为一个孤儿在看似与世无争的寺庙中长大就会单纯。单靠单纯何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沙弥混到可以向全国论道的大法师?真实的情况是,他凭着自己无以伦比的谋略和金蝉子转世的后台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
好了,不想多谈唐僧的成长史了,还是具体说说唐僧的权术吧!
唐僧对悟空可以说是将自己的权谋运用到了极致。每每将悟空挥泪赶走又召回门下都是其策略的成功施展。为什么要赶悟空走?错怪他了?呵呵,唐僧不为别人想还能不为自己想?没了悟空他还能取到经?真实的原因是——悟空功高盖主了!不记得沙僧每次是如何求情的吗?总是先一个让步,说悟空此事处理不当,再让唐僧念在其以往斩妖除魔的功绩上饶他一次(这里也体现了沙僧的处世之道,以后再说),可见悟空的丰功伟绩早已深入人心了。悟空虽然单纯,但毕竟也是能上天入地不甘低人一等的齐天大圣,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如何能不防?然而悟空火眼金睛根本不犯错,唐僧找茬不易。但他必须打消悟空的嚣张气焰,也只好冤枉他了。八戒一搅和,沙僧一求情,唐僧再含泪逐走悟空,一显出自己有情有义,二显出自己坚持原则,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至此,本戏第一幕落下帷幕。
那么,唐僧如何知晓悟空不会死心踏地离开呢?如果悟空不回来了,唐僧岂不是把自己置于一个极度危险的状况之下了吗?显然,唐僧不会白痴到让自己身陷险境。他早就吃准悟空必定要回来了。为什么呢?很简单,悟空成长的环境极为单纯,当猴王时接触的都是幼稚的猴子;学艺时师傅又未传其为人之道;在本是最利于形成世故处世哲学的天庭,由于他缺乏与人交流,也错过了;五百年五指山下,他又仅仅接触了个淳朴的放牛娃。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悟空简单到了极点。况且悟空无父无母,五百年的解救之恩早已使唐僧父亲般尊崇的形象永远的矗立在了悟空稚嫩的心中。唐僧非常明白这一点,他料定悟空不会弃他而去;当然他也知道悟空还是个孩子,偶尔要叛逆一下,因而他也得时不时教育一下敲敲警钟。
但唐僧为什么不像父亲使用暴力教训孩子一样完全用紧箍咒控制住悟空呢?原因有三,其一,容易使悟空加强已有的逆反情绪;其二,不足以服众,万一众叛亲离就不好了;第三个原因相对复杂,因为涉及到了一个四人一马团队中最不显眼的一个人物——小白龙。生于帝王之家,宫廷中的鸣枪暗箭,天资聪慧的小白龙想必也是了然于胸了。因此小白龙对唐僧的心计可能远不止略知一二那么简单。但小白龙平时几乎完全不吱声。骑在这么一个东西身上,一股寒气便从唐僧的要害涌入脑中。他得谨慎处置悟空,光硬的是不行的,万一小白龙向悟空点破,岂不是要吃大亏?况且悟空和龙宫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虑了这些,唐僧选择了演戏。八戒、沙僧都在唐僧的掌握中,剩下的唯有小白龙了。小白龙回去道破唐僧的诡计吗?不会,因为到时候唐僧可以将戏就戏一演到底,一个情真意切的道歉,一个泪水盈盈的真情告白,最后一个温情脉脉的安抚,还不知道悟空会相信谁呢!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买卖小白龙是不会做的。正是吃定了这一点,唐僧稳妥地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不败之地——演戏,而紧箍咒则起辅助作用,用于表现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慈父之爱。
刚刚说了,八戒、沙僧都在唐僧的掌握中,不会点破唐僧的戏,理由是什么呢?八戒是个好吃懒做的蠢蛋,几乎想不到这些;而看似老实的沙僧却要装个老好人,他们都不会吱声。那么他们在三藏的御人之道中是否又多余了呢?没有,相反他们是重要的一环!首先,少了这两个人便没人回去找悟空搬救兵;其次,若没了这两个人把辛苦导演出来的戏讲给悟空听,岂不是白白浪费表情了?一个能力超群的悟空,一个爱起哄的八戒,一个好好先生沙和尚,唐僧凭借对这三个人的完美驾驭,使四人组合的人才结构达到了最优化配置,最终取得真经。
最后谈谈唐僧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求取真经吧!为了成佛?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至于跑十万八千里取经成佛?真正的原因是,当时小乘佛教本土化严重并融入了大量市井文化,逐渐丧失了愚化百姓的作用,已经不能为封建统治阶级掌控了。唐太宗希望通过大乘佛教的传播巩固唐朝的统治地位(实际上,他的目的达到了)——这也是求取真经的真实目的。现在明白为什么唐三藏可以和皇帝称兄道弟了吧!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唐僧在所有关键的时候都抵住了诱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就了大唐帝国的千秋伟业——他,是个英雄!
2007年8月7日
唐僧之道
[分类] 百家杂文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1 条评论:
看到笑死了,受不了~~~
发表评论